這算是一種抗議還是申訴嗎?或許這只是我的一點點碎碎念。如果有看到的人,可以亡羊補牢的,請麻煩動作快一點。
一直有預言, 2005 年將會是部落格的時代,以前來不及加入的,今年加入都不算遲,要搶大餅的,今年一定要加入。果不其然,從去年開始,一堆的訪問和報導,都是跟BLOG有關。雖然我自認不是什麼達人,但是記者們非常厚愛,我常會被寫在雜誌或者報紙中。
一開始,我的確是蠻興奮的,什麼報紙的版面啦,我會積極去想要找電子檔把他蒐集起來,雖然那可能只是在介紹無名小站,我的網誌在那不顯眼的小角落。後來,有整個網誌的詳細介紹;再後來,有記者會想要當面採訪我;接著,有很多研究生在做部落格的研究;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跟上一段一樣,被採訪和被刊載原本是一件很令人興奮的事情,但是,這就牽扯到記者的水準了。被採訪久了(雖然十數次而已,不過以一個一般人來說,已經很不尋常了。)我會開始注意採訪者的素質。
- 研究生,有認真!
應該算是這些採訪我的人當中最有禮貌,也最有水準的族群。或許是學校老師教得好(大家應該都有修研究理論和方法這一門課,所以都瞭解訪談的程序?)或許是他們自己本身就有禮貌?他們一定會在訪談前再三確認你方便訪談的地點和時間,當然是以你方便為主;接著他們會在訪談前告訴你他要訪談的程序及訪談的方式,就算要錄音也會得到你的同意才開始;最後,在離開前,他們會送上一個「不成敬意」的小禮物,雖然不成敬意,但是我卻很珍惜。所以那本紅色筆記本,今年跟我一起去歐洲旅行;那黑色 Discovery 杯子,我拿來裝自己煮的拿鐵咖啡。
- 平面記者,有點混!!
不是全部的記者都這麼混,只是有一些讓我很感冒,進而讓我有了壞印象。我覺得要QUOTE別人的網誌或者要介紹網誌(網站)只要來往一封信,得到站長的允許,這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但是,並不是每次報章雜誌的記者報導,都得到我的同意。
上面這件同意不同意的事情之外,還有一個令我覺得很失望。當訪問被印成雜誌時,有跟我留過住址的,只有一位曾經把印出來的成品寄給我。更不用提一大票根本連我住在哪裡都沒過問的菜記者了。
所以有一件事情常在我現實生活中發生。
咚咚咚(MSN的訊息傳過來)
朋友:「ㄟ,我昨天在咖啡館裡,看到你的網誌在XX雜誌上面耶!」
艾瑪:「真的嗎?哪本雜誌啊?」
朋友:「我想想喔,叫做!@#@!$ 還是$︿#$%吧?」
艾瑪:「咦~~ 他寫些什麼啊?」
朋友:「…. ….」然後接下來就是我要拼命去找那些過期雜誌啦,拼命回想有誰訪問過我。這不是很累嗎?把採訪後的完稿或者成品寄給受訪者,這不是一項很基本的禮貌嗎?
- 廣電記者,超級混!!!
就是連訪問都不用訪問,直接拿、直接剪就拿去二手報導,這些事情在我網誌中發生過,在老公的網誌中也發生過,問我們的感想?
「記者真是個好行業啊!輕鬆又簡單!」
不用作功課,只要網路上隨便剪剪貼貼就把一天的工作完成了。難怪老公常笑說:「不唸書!以後就去當記者喔~」
我以這篇文章抗議一下,也順便呼籲那些曾經訪問過我,或者及即將要訪問我的記者朋友們,麻煩拜託請你在成品出來時,禮貌地問我一下要不要寄給我,順便跟我要一下住址好嗎?謝謝!
延伸閱讀
- timo:因為看到你的blog很喜歡
- 耀輝:受訪經驗談
- Think of Joe:Blogger的所見略同
延伸閱讀
- 無名小站Fun Party — 記艾瑪部落格生活第七年
- Samsung WB1000相機試拍報告(2)送很大的徵文活動
- 部落客的暑假作業:艾瑪出題 Day2《我的爸爸》
- [無名] 22222222抓抓樂送Funs Note(得獎已公告)
- amarylliss。艾瑪[隨處走走] 兩千萬人次抓抓樂(無名)
- 部落格第六年有感:快樂為自己、寫部落格也為自己
【關於作者】艾瑪 | amarylliss
一年有1/2以上時間在全世界遊走,即時消息請追蹤臉書及Line@官方帳號。聯繫、合作或邀約請聯繫:amarylliss@gmail.com |
這麼詭異啊<br />
報導都不用先講的喔!!! -.-
台灣的那些記者都超混的<br />
字也拼錯, 隨便網路上看到的東西也不查證<br />
也可以當一則新聞..<br />
小小的土地上太多記者<br />
品質難免差..<br />
基本上報紙上看到很多寫無名的都是用剪貼法的<br />
后,我想記者愈來愈窮也愈來愈混,寫蘋果類的<br />
記者太多,反而是寫正常文章的,大多圖看看就<br />
算了,我看他們也沒那個預算及心思去細心的寄<br />
給每位受訪者<br />
<br />
這版面好特別喔~真好看,建議把背景字縮小一<br />
些些,比較能全部顯示^^
艾瑪講得還算客氣勒,不做功課的記者一堆,再不然就是亂掰胡扯!<br />
呵~還記得timo有寫過一篇很經典的文章「因為看到你的blog很喜歡」<br />
(http://blog.yam.com/timojazz/archives/176817.html),<br />
文章裡用諷刺的口吻把這些不用功不尊重自己職業的記者大人們給好好數<br />
落了一番!推薦延伸閱讀
大推這篇文章:)
沒錯沒錯,記者或雜誌編輯都一樣,借衣服去拍,交<br />
代說出刊一定要寄到公司或是櫃上,結果什麼也沒<br />
有…..
呼應艾瑪的快樂與哀愁, 我也寫了一篇受訪經驗談<br />
<br />
http://www.kuan.cc/plog/index.php?<br />
op=ViewArticle&articleId=102&blogId=1
還是直接貼上文章好了.<br />
<br />
看到艾瑪不太愉快的受訪經驗, 我也忍不住分享我<br />
的經驗. <br />
<br />
先說不好的經驗: <br />
2000 年某知名大報地方記者, 沒來參加藝人士聚<br />
會, 卻根據在場人士轉述寫出一篇報導, 私人聚會<br />
私下閒談, 報導報出我們公司名稱與姓名, 卻害我<br />
和同事一夕之間變成公司發言人, 真是含冤莫辯, <br />
還好有高階主管出來保護我們, 低調處理, 我們才<br />
沒有被公司開除. <br />
<br />
2002 年二月商業周刊訪問, 超級十點檔大編劇, <br />
莫須有的把我們三被採訪者寫得很可憐, 最後在團<br />
體中獲得救贖. 我們都被抹灰, 氣得哇哇叫. 據媒<br />
體朋友說, 這是他們一貫的手法, 先有劇本再來找<br />
受訪者<br />
2003 年某大報紙資深記者, 採訪我和朋友的自助<br />
旅行經驗約 3-4 小時, 寫了一堆筆記, 最後, 刊出<br />
來的竟然是我提供網頁上旅行故事, 聊了 3-4 小<br />
時都沒用, 既然如此, 就早說, 我直接提供文字稿<br />
就好了. <br />
<br />
<br />
再來是愉快的經驗: <br />
2000 年四月天下雜誌吳迎春與藍麗娟, 超級認真<br />
與負責, 引用我個人的口白之前, 會打電話確認, <br />
文章內容尊重個人隱私與事實. <br />
2002 年十月攝影個展開幕, 三個電視台, 報紙, <br />
雜誌, 環宇電台, … 但我家沒電視所以都沒看到. <br />
中國時報陳璦珠寫得不錯. 環宇電台特約主持人蔡<br />
金洋的在錄音間的訪問是最深我心的一次訪問.<br />
2003 年三月, e 天下雜誌黃牧慈, 訪問認真, 文<br />
章也寫得好. <br />
2003 年八月中天新聞, 記者梁家芝, 訪問認真, <br />
拍攝認真, 剪輯也認真, 事後, 記者梁家芝還寄了<br />
錄影帶給我. <br />
<br />
<br />
後來媒體朋友建議, 被採訪前, 可以要求記者提供<br />
他過去的報導文章, 與這次的採訪大綱, 研究這個<br />
媒體, 與記者的過去口碑再決定是否接受採訪, 我<br />
們有權說: 不.
除了要求記者提供過去的報導文章之外,也可以<br />
要求記者對於採訪後所撰寫出來的文字稿先讓妳<br />
看過
同意上頭耀輝的意見,應該要提供他們自己的成<br />
品給受訪人做參考。<br />
<br />
我自己則是因為大學入學考試被採訪過幾次,說<br />
出來的話常會被曲解。可偏偏一定又會被冠上名<br />
字,看到真是欲哭無淚=.=<br />
<br />
…「不唸書!以後就去當記者喔~」…<br />
<br />
這句說的真好耶:)<br />
新聞台氾濫,記者也跟著氾濫…
像以前唸書在學校當校刊社成員時<br />
也會偶而安排採訪一些知名人士<br />
那時都會被老師要求事前準備工作<br />
和後續出刊都要通知被訪者…<br />
也難怪艾瑪覺得學生是有認真的啊~~<br />
dear 艾瑪:<br />
我深深了解你的痛苦,因為我也曾經去過雜誌社實<br />
習過(2.5個月)<br />
因為我們主編人很好..它讓我們親身參與完成數篇<br />
文章的經驗<br />
菜鳥的我…通常為了一次採訪讀了很久很久的書.<br />
蒐集很多很多的資料,但是真正採訪過幾次下來…<br />
記者真的只需要"半瓶水"就夠了….<br />
因為,受訪者懂得比你多,一定會侃侃而談…<br />
但是這一篇報導是你寫的,受訪者無法操控..<br />
但是我們雜誌社很有良心,在出稿前會先請受訪者<br />
review…經過同意後才會刊登的!!<br />
所以…我深深感受到你所接觸到的記者…<br />
似乎非常不專業歐!!!<br />
其實你真的可以要求她的,出稿前要照會你&經過<br />
你的同意,因為她就算是只引述你的話,也要有憑有<br />
據的,如果他這麼不尊重你..是可以去告她的唷!!<br />
anyway提供你我的經驗…希望你可以在以後不<br />
要再遇到這麼令人不舒服的事情囉!!<br />
teresa
喔!原來以後我不想讀書的話,就可以<br />
去當記者耶。曾經看過一段話,雖然很<br />
粗俗,可是有時候看到一些簡直莫名其<br />
妙的報導時,都會想起這句話。(或許<br />
現在在這裡說不太適合)。它是這樣說<br />
的:『如果新聞報導可以看,大便也能<br />
吃!』…..#$%…
唉,這讓我想起<br />
唬爛板上曾有篇文章被記者拿去當真的新聞報導,內容是有關洋基收到火<br />
星文的信件然後FBI專家都無法解密的…
畢業後第一年 我進入傳播業製作電視節目<br />
對於每位上節目的來賓(談話性節目)<br />
我們是被告知 要copy一份帶子寄給來賓<br />
這就像是一種理所當然的事<br />
但時至今日 這樣的應有的"禮貌"<br />
似乎已經喪失<br />
如艾瑪所言 研究生是有禮貌的(無關乎七八年級問題)<br />
但一旦進入社會 就忘了那些應有的態度了嗎?<br />
絕對是現今的傳播大環境與管理風格的問題~~
我們也常講,現在記者真好當。<br />
其實每個工作有每個工作的苦,也許是我們無從了解起的,<br />
但是,就以我們辦活動接觸到的記者大人們,<br />
有的真是大牌到不行。<br />
幫他寫好的新聞稿他們照抄,自己遲到了還怪我們沒留資料給他們,再怎<br />
麼說,這算是工作職掌之所在呀。<br />
就連有談話性的節目主持人,對於自己要受訪的對象都不了解就直接on<br />
節目了,真的讓受訪人很氣餒。
dear ama: 我跟記者這個行業,有很深的緣分。基本上,大多數的記<br />
者,我不是很喜歡。而電視,我幾乎不看。雖然我老哥是記者頭,印象<br />
中,好像很少寫訪問稿,而且不會訪問我……Orz……倒是訪問過我的一<br />
位記者,變成我的朋友ㄟ。
Dear 艾瑪,<br />
常來逛妳的blog的我,<br />
還有一個身份是–數位時代雜誌的廣告AE,<br />
很遺憾,<br />
我無法掌握編輯部的狀況,<br />
我也無法確定他們有沒有寄雜誌給妳…..,<br />
我只能說,<br />
假如,假如妳沒有收到,<br />
歡迎妳寫mail跟我說,我應該把雜誌寄到哪給妳,<br />
………我將待到七月底,<br />
如果在七月底前有我可以協助的地方,<br />
請讓我知道,謝謝!!<br />
您這番見解我接受<br />
事實上,很多週遭的朋友也常敘述如同您的情況一樣事實<br />
只能說台灣媒體氾濫<br />
董得拿到資訊後<br />
之後就不珍惜跟尊重吧<br />
這會是很好的一種經驗<br />
未來發生這種事情<br />
我想有智慧的您,就知道如何應變<br />
這也是件好事<br />
機車中的意外獲得的美好
哈哈哈~~~<br />
艾瑪也開始為這種事苦惱了,<br />
我想很快,狗仔對會叮上妳囉!^^<br />
我也曾有幾次被訪問的經驗,<br />
如妳所說的,<br />
大多是一些不做功課的人。<br />
心裡真的是很ooxx~~~
小弟不久之前剛好也寫了一篇類似的東西;只值兩分錢,有興趣的朋友可<br />
以看看。其中有連結到這篇文章,先報備一聲。:-)
忘了貼網址,不好意思。:-P<br />
<br />
http://www.fredjame.com/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