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饌] 今日晚餐@紫藤廬

Flash 網頁簡易觀賞版:http://amarylliss.idv.tw/2006/0331/index.html

這年頭,寫網誌還真辛苦,連寫網誌的形式都會被挑剔。難道上面這兩張照片當作「相片食記」是不行喔?!況且我還覺得這兩張照片很妙咧~ 就光是這兩張照片就可以以起大家的遐思,紛紛猜想這兩張照片究竟是什麼意思。不過終於在忙碌了一週之後,漸漸歇息下來,有空好好把這篇沒補上的文章補上,廢話不多說,直接講故事。


愚人節前一天,匆匆由台東搭機回台北,除了隔天要趕回台中之外,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與大學社團的同學和學弟妹聚餐。古箏社的社團之光小丸子小姐,要跟大家宣布她的好消息,當初被他封為小玉的好朋友我,當然不能缺席囉!一下飛機立刻從機場搭敦化幹線到龍安國小對面的紫藤廬。

這家紫藤廬雖是久仰大名,卻三過店門而不入。這天碰上小丸子的邀約,大家都正好可以來這裡面好好飲食品茗一番!紫藤廬在新生南路上,和平東路與辛亥路之間(較靠近和平東路),門口非常隱密不容易發現,當天的約會,有一半以上的人找了很久才找到這裡。

這是一幢日式木造建築,關於紫藤廬的介紹,陳文茜小姐曾經在商業週刊上寫過

        二十年前,這裡是黨外人士最常眷顧的文化場所。美麗島事件前,主人周渝已在黨外雜誌擔任編輯工作。他的父親周德偉,原任職海關署署長,紫藤舊宅一半是公家配的宿舍,一半是周家自己花錢蓋的。周德偉為海耶克的信徒,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和著國民黨政府遷移來台。國亡家滅,(王留)公玔旁的紫藤廬,雖已重蓋了這麼一個古意盎然的周家新宅子,卻永遠掩不住時代的恨與傷。

        那個年代,1950年,周德偉的家聚集了以台大為中心的知識份子,討論時政。批判蔣式政權,反省國家為什麼亡了。中國沒落了,國民黨撤離了,知識份子不會甘心。他們辦《自由中國》,發《文星》雜誌。蔣家打不贏共產黨,卻打得死知識分子,周德偉那一代凋零了,給台灣留下一棟老宅和周家子女周渝等人。

        紫藤廬漸漸成為反對運動記憶裡最美麗的堡壘。二十年來,所有的記憶都退去了顏色,只有紫藤廬的美麗未曾失落。當327,五十萬人集會後,我沿著新生南路(王留)公玔舊址,走進紫藤老院,水景依舊,繁花滿地,紫藤廬的燈暗暗地在那裡點著,安靜中執著又孤獨地挺著。二十年來,多少不同類型的運動在紫藤廬的地上與壁上上演著,來的人都是反對運動佼佼者,壁上的畫也是台灣第一波新畫家。紫藤廬大概是最早展出台灣民間畫家如洪通、鄭在東、陳來興、邱亞才等人的文化空間。隨著紫藤老去,紫藤廬也像這些慢慢發跡的政治人物與畫家般,隨著他們人生盛開的前景,安靜地告別。紫藤廬永遠不屬於勝利者,永遠不屬於喧嘩之地,總是在吵嚷的台北首都中守著一個安靜的角落,堅持著一個靜靜的地點,紫藤老樹固執地每年花開又花謝,等待相信紫藤的老友。(以上摘錄自《商業周刊》 陳文茜  紫藤花開時

紫藤廬不只是一間茶藝館或者是用簡餐聊天的餐廳而已,而是在這個空間裡,有太多的故事成就了他的文化及歷史價值。(詳閱紫藤廬的官方網頁介紹)庭院裡,質樸的石塊與樹木,有著他們各自的生命,看著他們,好似對你傾吐他們所見證的一切。

紫藤廬是一個茶館,卻不只是茶館,它是台北市第一處以人文歷史精神及公共空間內涵為特色的指定古蹟。紫藤廬究竟不是一個商店,而是一個創造意義的地方,因此許多人對它的存在才有懷念和喜愛,也才有搶救、古蹟保存等等事件的在此發生。紫藤廬的美學牽涉到人文與自然兩個層面。在表面上,紫藤廬是呈現一美的狀態,但它的美所隱藏的深度與厚度卻離不開對歷史的反省、對政治的關注、對社會的批判、對修養的要求;換言之,歷史的災難、政治的暴力、社會的醜陋、修養的缺乏是紫藤廬的美所蘊含批判的潛在向度。


七賢竹與錦鯉是庭園中非常顯著的目標


紫藤廬是一個讓人靜下來的地方,然而它的美學意義卻不僅於此。資本主義的生活方式所引發的競爭態度,在文化上便突顯出追求強烈表現和刺激。對此,紫藤廬所代表的生命與美感的世界可以從含蓄與表現、平淡與刺激的對比來理解。平淡文化很難與競爭文化直接抗衡,但在資本主義所造成的破壞與痛苦的處境中,它的意義也不容被抹殺。

在美學與自然的關係上,紫藤廬對中國文人美學的重建工夫最為明顯,但此重建並非一種保守的傳承。紫藤廬提供了一個超脫「現代」與「傳統」、「全球」與「本土」、「西方」與「東方」之類框架的想像空間,在此空間裡,文人美學與現代藝術、茶文化與社會運動、儒家倫理與自由論述、抽象反思與當下體驗能進行一種創意的溝通。紫藤廬是一個靜靜地蘊藏著生命與創造原的地方。

十八世紀一位英國作家曾深切感到飲一杯來自大自然的美茶對靈感的催生作用,不禁說出:「茶是靈魂的飲料」。千餘年來,多少文人、藝術家、修道人、和尚與廣大民眾,早就體會「從一口茶品山川風光與自然精神」。當飲茶人放開自我,讓精神與茶水相融時,「無限」即為他開放。

有人在茶中找到大自在,有人在茶中展開了靈感與創造力,有人在茶中進入「茶禪一味」;也有人在茶道場中找到文化與社會批判的新氣象;有人利用對「茶氣」的體會考察自己身體的健康狀況,而當這種考察往深處去,透過內在的體會,卻發現自己的心靈真實與人格狀態,還有歷史烙印在身體的痕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