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awak2007] 砂勞越。簡介。旅行的意義


這次砂勞越的旅程結束後,不管是心裡、身體或者腦袋都是滿滿的。砂勞越對大多數台灣人來說也許只是一個地理課本上的名詞,其實對我也是,至少在尚未到訪之前是這個樣子的。直到拿到行前說明的五天行程表,看到需要轉機,才認真去查資料,知道這是馬來西亞非常重要的一州,也才找出原來砂勞越在
婆羅州。

地理位置


婆羅州
是世界第三大島,也是重要的氧氣庫(因為處於雨林),在這個島上有三個國家:馬來西亞、印尼、汶萊。我們這次到訪的古晉在砂勞越的南方,婆羅州島的西方,位於婆羅州的西北部
,其南部和加里曼丹(印尼)交界,北部銜接汶菜及沙巴。這個島非常豐富,完全出乎意料。砂勞越有三分之二的土地是熱帶雨林區,擁有豐富大自然生態及歷史文化。
由於地理上的外型酷似犀鳥(一種砂勞越保護的鳥類),到處可見以犀鳥為象徵的圖案,因此砂勞越也被稱為「犀鳥之鄉」。

赤道雨林氣候

先來說說砂勞越的天氣,因為地處赤道附近,這邊的氣候只分兩季:乾季(三月至十月)及雨季(十一月到二月),我們去的時候七月是乾季,但偶有午後的對流雨,下完雨之後(傍晚五六點)天氣就稍微沒那麼悶熱。事實上,雖然說那邊是「雨林」是「赤道」,但氣溫還不比台東或者台北那麼熱,只是因為比較沒有風所以較悶。邊寫著彷彿又回到那幾天邊走邊冒汗的路上,明明不怎麼會流汗的,不知道為什麼在砂勞越就是拼命流汗,導遊小呂說:「來這裡就是一趟『排
毒之旅』
可一點都沒錯!」


多種民族

砂勞越總人口有238萬,由27個族群組成,45種語言。

1) 伊班人IBAN人及華人各佔了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2) 馬來人排在第三位
3) 接著是BIDAYUH人、MELANAU人及ORANG ULU人
(這些民族在我們參觀「砂勞越文化村」時有詳細介紹)

伊班人主要以捕魚、打獵及務農維生;馬來人則大部份是農夫及漁夫,大都居住在海岸地區。BIDAYUH人原屬海濱住民,但是後來被海盜趕到內地去,現在大部份居住在內陸。MELANAU人是砂勞越的原住民,絕大部份是捕魚維生。這些族群大部份皆沿著大河流而定居下來。他們住在一座大型的長屋上,整村人可算是住在「同一個屋簷下」。他們皆是非常友善的族群,許多遊客會選擇在他們的長屋留宿。(資料來源:馬來西亞觀光局

在這裡也有不少的印度人,但無論是哪一種人種,哪一個民族,在到訪的那五天當中,我都深刻地感受到那裡的「友善」。一個地方吸引人去旅遊或者重遊,也許「人的友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這次的旅途中,他們的友善深深地打動了我。

 

經濟

砂勞越的海岸線擁有豐富的油田,是州經濟的主要來源。其經濟主要仰賴豐富的天然資源,如:石油及液化天然氣等,天然氣主要是出口到日本。
其他的經濟收入則來自著名的砂勞越黑白胡椒、橡膠、西谷米、椰肉乾、燕窩及樹桐等。馬來西亞全國每年總共生產了2萬7千5百50噸的胡椒,砂勞越佔了總生產量的90%。(資料來源:馬來西亞觀光局

 

看上面這段敘述就像是中學時代在念的地理課本,上面所有的文字你和我都背過也都被考過,曾經停留在大腦中的短暫印象到考完之後在大腦皺摺中的痕跡就越來越淺,直到幾乎都快要不見的時候,我親自踏上砂勞越的土地,親眼去看了這些經濟作物,及到處可見的農產,這才知道書本上的都是真的,那些不只是教科書上的幾行字、不只是考卷上的幾個題目、不只是單調無意義的敘述,這些是真實世界的一環,是你要親自去看、親自去聽、親自走過才能用力刻劃在大腦中的。

 

溫度、氣味、聲音、顏色、眼神,這應該就是我旅行的意義吧!

 

圖片說明:

(1) 古晉市郊一個小漁村中馬來人住的長腳屋前色彩斑駁的信箱
(2) 老市場(Old Bazaar)前馬來西亞國旗與砂勞越州旗

 

 

婆羅洲介紹影片

此行程感謝以下單位贊助

logo_00
馬來西亞觀光局
沙勞越觀光局
Visit Malaysia 2007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